《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摧毁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在俄国的长期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为实施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教育学说创造了条件。
列宁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方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革新家,他(她)们遵循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各自丰富多彩和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理论,形成了与欧美国家教育理论相区别的无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为推动前苏联乃至其他许多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前苏联教育家中最著名的代表。
一、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曾是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代表和委员,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和教育科学博士,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共著有教育文集十一卷。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中学毕业前为第一个时期。这时期她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她对乡村教师工作怀着极强烈的兴趣。14岁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兼任了家庭教师,显示了优异的教学能力。中学毕业后为第二个时期。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入到革命工作之中。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十月革命前,1891年秋天起担任工人夜校的教师,为党的建立积极进行着宣传与组织工作;1896年被捕并被判处流放,流放期间写了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妇女——女工》,该书第三章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工人儿童教育问题;流放期满后,侨居国外,考察了许多国家的国民教育之后,著书《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系统地阐述了历代劳动教育思想的发展,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学说,并对资本主义国家学校教育和资产阶级教育学给予适当批判,成为用马克思主义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一本名著。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到莫斯科,研究指导了维堡区的教育工作,为革命后的教育建设积累了。十月革命后被任命为教育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副部长,主要活动是领导全国的政治教育和学前教育工作;1921年任国家学术委员会主席,后长期负责学校的建设工作以及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制订、编写工作和教学法的拟订、研讨工作。她的工作重点在把读书学校变成为劳动学校,使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培养共产主义新人。
(二)教育思想
(1)论学校的性质。克鲁普斯卡妮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现象,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阶级性,从而揭示了学校的阶级实质。资产阶级国家的教育专为各个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子女设立不同类型的学校,使学生受到不同的教育,以便培养成为适合各阶级和不同等级社会地位所需要的人。为统治阶级的子弟设立的学校,其“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能享乐和统治的人”。可见资产阶级国家“给学校提出的目的,就是使学校成为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社会主义国家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要使全体居民进入各级学校学习,这就首先要求改变学校的性质。她认为无产阶级不同于资产阶级学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和广泛地进行生产劳动。
(2)论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及学校的任务。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学校都有一定共同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谓全面发展的人有三层含义。这种人首先要有“有目的的,成熟的”的世界观,才能清楚地科学地判断周围自然和社会现象;其次要能从理论上认识和了解各种劳动;再次要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在实际劳动中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基于这样的教育目的,她强调不仅要把学校办成学习知识的学校,还必须把学校办成劳动的学校。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这是社会主义学校的重要标志。
(3)论教学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培养。她非常注意学校的教学问题,强调要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要求教师很好地指导学生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每门功课时应与其他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逻辑思维能力及理解周围事物的能力。而通过各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她认为自然科学、历史、文学及地理等科对此有特殊作用。这一思想对提高苏联学校教学质量起了一定作用。
(4)论集体主义教育。“把儿童培养成集体主义者”,这与她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她认为苏联的教育方法和资产阶级的教育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资产阶级力图把自己的儿童培养成为个人主义者。而社会主义教育原则是把儿童培养成为集体主义者。集体主义教育不仅不会消除和否定每一个人的个性与特点,相反,只有用集体主义教育才能真正使人的个性与特长得以充分发展和发挥。她不仅从教育,更从社会主义的改造与建设的高度来论证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问题。她指出在革命胜利的初期阶段,在人民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克服人们思想中残存的小私有观念有很大作用。她把培养新一代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看成学校和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学校、团、队必须安排好儿童的集体生活。儿童的集体生活应尽可能充实、愉快、美好,并与儿童的许多欢乐感情联系起来,使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集体的一分子,从而对集体产生深厚的感情进而爱护和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这种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又是爱国情感的基础。应及早为儿童安排和创造一些必要的集体生活的条件,因为如果集体生活越早,则成长为全心全意献身公共事业的真正共产主义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论劳动教育。克鲁普斯卡妮十分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劳动教育与集体主义结合起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她认为由读书学校向劳动学校的转变,是近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学校也必须使学习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统一的人。因此,革命后,她始终致力于把旧的读书学校改造成为劳动学校。她认为学生在学校参加生产劳动的活动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劳动和组织劳动工作的技巧,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内在纪律”,如坚韧、耐心等,特别是集体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宝贵品质,如珍惜时间、互助团结等。所以,她非常重视集体劳动,重视儿童“共同生活和工作”,这样把她的劳动教育思想和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她还认为,劳动教育必须适合儿童的体力情况,必须慎重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身体特征并力求适应,使劳动既是有趣的,又是力所能及的,同时还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机械性的劳动。
(6)论综合技术教育。她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时代要求使新生一代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因此,必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她还认为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必须从幼年起培养儿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点,这也要求与综合技术教育联系配合起来进行。综合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各个生产部门及其相互关系和联系的了解,二是对技术本身的理解。不能把它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而要求把生产劳动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因为“综合技术教育不是一种什么特殊的教学科目,它应该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体现在物理化学、自然课和社会科学概论课的材料选择上。它们相互之间有联系,特别是这些课程要跟劳动教学联系起来,只有这种联系才能使劳动教学具有综合技术的性质”。综合技术教育与通常的职业教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前者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劳动过程,发展把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发展理解一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能力”;而后者的重点是“使学生获得一些劳动技巧”。所以,两者是有机联系着的,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可以迅速而又牢固地获得某种职业训练。
(7)论少年先锋队的教育活动。所有儿童参加的少先队活动的任务是培养善于共同生活和工作,把公共事业与自己的事业结合起来的集体主义的新人,培养具有明确的思想、火热的感情、能干的双手并具有自觉纪律的人。其活动的方向是:①帮助队员发展对一切劳动人民团结一致的感情和巩固少先队员之间的友谊;②使每个队员成为为公共利益而工作的人;③使队员善于团结一致地从事集体工作;④教育队员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少先队组织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两者具有共同的目的,就是培养新社会的、自觉的、积极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但两者任务不同,学校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巧,而少先队协助学校加深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并使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少先队必须协助教育少年儿童,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少先队的工作还应与儿童的校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帮助学校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智力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和道德教育。
(8)论学前教育。她非常重视学前教育,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从学前教育做起。她对学前儿童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出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的体育、德育、智育、美育以及有关游戏和玩具等都给了很多宝贵的指示。首先,她认为幼儿园的最重要任务有:①关心儿童的身体健康;②经常地很自然地对儿童进行初步的道德品质教育;③养成儿童的“内在纪律”;④有计划地进行一定的智力教育;⑤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其次,认为游戏与玩具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大教育意义。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培养集体主义、同志友爱等品质。玩具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选用玩具时,应当以学前教育的任务和巩固儿童的兴趣为依据。再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及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她认为母亲乃是“天然的教育者”,母亲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园应当帮助母亲去进行教养儿童的工作,社会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结合,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三)评价
(1)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理论具有明显的特点。其理论涉及面广,内容十分丰富,但不是完整和系统的。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还处于初期,她的理论主要是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着重予以探讨,对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论述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在其他方面如教学问题还没来得及探讨。
(2)她的教育思想在苏联教育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她有力地论证了共产主义教育目的,指出了培养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系统地论述了综合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问题;十分强调少先队运动的重要性及与社会、学校的关系;对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作出很大贡献。
(3)她的教育理论对某些教育问题的认识不是十分正确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偏见。如她过分强调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甚至提出要把“读书学校”转变成“劳动学校”。致使苏联20年代教育质量下降;又如她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本质认识不清,以致把某些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搬用到苏联,搞“单元教学”等,影响了教育的顺利发展。
(4)在理论和教育实践上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突出的是她根据马列主义的教育学说,对沙俄旧教育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帮助苏维埃政权建立起全新的无产阶级教育管理体系;她组织和领导了大规模扩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她长期担任党和政府、教育部门的领导工作,在参加制订各种指导性的教育文件、教育、大纲、教材编写等领域作出了毕生的努力。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教育集会、重大会议、发表演讲、出版论著,成为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教育活动家。
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马卡连柯(A.C.MakapeHKo1888~1939)是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革新家。他出生于乌克兰别洛波里城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十月革命前就已在铁路职工子弟学校从事教育工作10年。1905年他在一年制的市立学校附设师范培训班毕业,被任命为铁路学校的教师。当时,正是俄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和一系列革命事件的产生,使他深受教育,特别是高尔基的著作对他的影响更大。1914年,马卡连柯进了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此后即担任克留科夫高等小学校长。十月革命后,马卡连柯和所有的先进教师一样,对革命寄予了无限希望,并以极其兴奋的心情投入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20年秋,波尔塔瓦省国民教育厅委托马卡连柯组织和领导“少年违法者工学团”(不久改名为高尔基工学团),从此,他便以其特有的才华和顽强的意志致力于教育、改造少年违法者与流浪儿童的工作。针对这些学员都是一些犯过刑事罪、无法无天的少年,马卡连柯决定从组织劳动着手,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终于把高尔基工学团建设成为一个模范的教育机构。1928年夏,马卡连柯从高尔基工学团转到另一个为纪念捷尔仁斯基而建立的、专门收容流浪儿童的慈善机关——捷尔仁斯基公社。马卡连柯采用了高尔基工学团的经验,发展劳动生产,实行半工半读制度,在教育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捷尔仁斯基公社成了通途闻名的教育机构。从1936年起,马卡连柯离开捷尔仁斯基公社,在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系统地总结和宣传他的教育经验。他的主要著作有《教有诗》、《塔上旗》、《父母必读》等。
(二)论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按照马卡连柯的意见,确定教育目的乃是教育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目的不是从心理学和生物学引申出来的,而是从我们社会需要、从苏维埃人民的意向、从我们革命的目的和任务中产生的。他坚决反对抽象地和绝对地谈教育目的。
马卡连柯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健康、善于工作和有斗争能力的新一代。这种人能够自觉地、有毅力地并且有成效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捍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此,他要求在给青年一代以普通中等教育和高度熟练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多种多样的经营管理者和组织者所具备的品质,如高度的政治修养、忠于共产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义务感和责任感,勇敢、诚实、勤奋地学习等等。
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马卡连柯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原则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马卡连柯主张在教育工作中首先必须尊重儿童。所谓尊重儿童,就是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儿童的力量,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无论在高尔基工学团还是在捷尔仁斯基公社,他都反复强调对每一个学员的看法,不是从违法者和流浪者方面出发,而是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对人的热爱出发。马卡连柯认为,改造少年罪犯的主要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应该完全不管他过去的历史,尤其是过去的罪行,而应着眼于现在和今后的表现。
按照马卡连柯的意思,“尊重”是和“要求”紧密相关的。在我们尊重某个人的同时,就意味着对他的要求,“没有要求就不能有教育”。他指出,对待草木类“生命之花”应当常用铁锹、剪刀、喷壶,及时地给它培土、浇水,剪去枯枝,杀死害虫,这样才能结成丰硕的果实。他认为,对人坚持“要求、要求、再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是党的一贯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坚定、明确、彻底和切合他们的实际,不能含糊不清,优柔寡断和半途而废,不要向学生提出过高的、实际上做不到的要求。
实践证明,马卡连柯所创造的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是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三)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马卡连柯教育体系的核心。在他看来,形成战斗的学生集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将每个人教育成为集体主义者。但是,培养集体主义者不能只靠说教,而是要把个人放在坚强的集体之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这种集体教育理论概括起来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马卡连柯在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集体主义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1)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如何建立集体和通过集体进行教育?通常的做法是从个别教育着手。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却是从集体教育为主,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又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教育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集体教育好,同时也要把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教育好。这样,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这种做法,即为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无论在“高尔基工学团”,还是在“捷尔仁斯基公社”,马卡连柯都成功地运用学生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道德面貌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正常的、健康的集体必须不断地向前,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集体就没有生命力,这是集体运动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他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首先提出并实行了前景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经常给集体提出一个或好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的任务,吸引整个学生集体和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去为之而努力。
为了安排好集体的前景,引导学生集体不断地向前发展,马卡连柯确定了一套发展集体的远景制度,即不断地要求和引导学生集体由近及远,由易而难地开展活动,由最初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即制订出远景、中景和近景的奋斗计划,在具体安排和执行远景计划时,马卡连柯要求教师必须防止学生养成一种“完全不能容许的享乐主义的习惯”,要求儿童付出必要的劳动。
(3)集体的作风与传统。马卡连柯认为,优良的作风和传统对于美化集体、巩固集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形成坚强的统一集体,首要的是要建立正确的舆论,还要建立必要的制度。马卡连柯还强调指出,在集体主义教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教师集体,一个强有力的教师集体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合理的组织,才能发挥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个人的素质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四)纪律教育与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纪律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现象。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永远应当是自觉的纪律,而不应当是强制性的纪律。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首先是教育的结果,然后才能成为一种手段。马卡连柯主张学校开设道德理论课,采取说服的方式有计划地讲授道德理论,并借助于正确的生活制度来培养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马卡连柯还指出,教师与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
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马卡连柯用以改造、培养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马卡连柯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把生产劳动同教学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体现了“劳动过程也是道德教育”的观点。
总的来看,马卡连柯是前苏联早期最有影响的教育革新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理论,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他的教育理论不是植根于一般的正常教育机构中,而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收容和改造违法青少年的特殊机构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他把集体主义教育方式作为正确教育的惟一途径,确信和个人不发生任何联系,则未免武断;他关于集体教育原则的划分、纪律教育的手段和劳动教育的方式都有过激之嫌。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生平及教育活动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他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个农奴,父亲从1920年起就是共产党员。苏霍姆林斯基在七年制中学毕业后,经过一年的师范教育,就在他的家乡附近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后来他又考进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学习语文学科,1939年毕业后,取得了中学教师证书。卫国战争后,苏霍姆林斯基参加了苏联红军,奔赴前线作战。他曾参加过斯摩林斯克和莫斯科郊外的战斗。1942年,在尔热夫的一场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在此期间,他的妻子和十个月大的儿子被法西斯分子残杀。他伤愈后已不能重上战场,被派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他回到当地,当过区教育局长。在他请求下派任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工作。在教育战线,苏霍姆林斯基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区教育局长、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和中学校长等职,其中任校长26年,直至逝世。苏霍姆林斯基工作刻苦,严于律己。他每天早晨5时起床,开始工作,白天上课、听课,参加各种会议和辅导学生;夜晚则总结一天的工作,研究问题。他学习勤奋,除了经常研读各种教育理论著作和报刊外还悉心钻研中学各科教学大纲,自修各门课程,并且密切关心各门学科发展的动态。他曾担任过中学各门(除体育外)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就使他获得了这些学科教学的第一手经验,使他在与有关教师一起研究和总结教学经验的活动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刻苦的工作,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一生共写了41部专著和以600多篇论文,将近1200篇童话和儿童故事。他的许多论著已被译为英、德、捷、波、日、中文出版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前苏联教育界称他为最杰出的超群人物,教育思想的泰斗。在我国,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已经翻译出版的有下列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年轻一代的道德理想教育》、《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给教师的建议》、《家长教育学》、《给儿子的信》、《关心孩子的成长》、《要相信孩子》等。在30多年的教育活动中,苏霍姆林斯基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帕夫雷什中学的20多年的实践中,他的成就与创造性的经验是惊人的,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教育科学理论上的贡献也是受人称赞不己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直担当校长职务,创造了杰出的普通学校校长的全新形象。他依据唯物主义理论原则和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汲取前苏联历史上优秀教育家的思想和经验,坚持从前苏联的实际教育状况出发,深入研究和探索了一系列重大教育问题。他从不把自己的校长职务仅仅局限在行政领导和处理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上面,而是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在学校工作的每一领域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在领导学校的工作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对教师的选择与培养,他自豪地把他的学校全体教师称为“我们的教育集体”;他要求全体教师形成“一致的教育信念”;他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尤为注意,每天都亲自听他们上课,并加以剖析,对需要帮助的教师,他亲自给他们上示范课,给他们指导,同他们长时间谈话。关于对学生的培养。他不把教育过程局限在学校大门之内,而是让儿童在生活的全过程中都处于合理的教育、教养之中。因此,他特别重视尽可能地创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条件,以便使儿童能得到全面的、“和谐一致”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虽在繁忙的校长岗位上,但他从来没离开过直接的教育、教学工作。他的信念是:真正的教育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要通向孩子的心灵。因此,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切机会与场合中直接接触孩子。在他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中,他提出一个精辟的灼见,认为不能把儿童仅仅束缚在课桌椅上,只让他们学习知识。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思维、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说:“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活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我们认为给学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财富。”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就是出类拔萃的,这除了他的实践基础、教育信念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主观原因,这就是他对儿童深沉的爱。他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我在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而且对教育理论的见解也至为深刻。在很多问题上他能提出精辟独到的见解,在研究活动中,他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着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从不为某些权威的论断所羁绊。这样的情况在下列各个问题的论述上表现尤为突出。在人的培养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谓和谐发展,就是要尽量地发现“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财富”,使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各种潜在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那些智力较差的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特点,并使之得到发展,而不让他们因自身某些发展的不足自悲。为此,他坚决反对用一把尺子看人。他认为学生考试的成绩仅仅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的一个方面,而不能说明他的整个聪明和智慧,如果教师只看到学生的这一点而未见到其他的方面,就等于“只看到了一片花瓣,而未见到整个花朵”。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十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教师只有这样去理解和认识儿童,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教育儿童。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学校德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儿童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存在于他们身上的某些恶习并非都是说资本主义残余,“凡是缺乏真正教育的地方,都会出现这种恶习”。他提出要把对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如果一个少年儿童从小读乏人道主义的思想情感,将来很难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而人道主义思想情感的培养必须从儿童的早期开始,首先要教育他什热爱自己的母亲、父亲,热爱他们的祖父母和周围的亲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关心别人的思想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还主张在学生中培养真正的友谊,反对在集体面前当众揭发或以公开批评的方式提助犯了错误的学生,这样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教师和集体的对立,破坏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的友谊。在智育方面,苏霍如林斯基提出要把智力培养放在首位。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就需要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发展需要有广阔的“智力背景”,即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时还要不断地运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使知识在他们的学习中、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变“活”,如果没有这种“活”,学生的智力、道德、情绪及审美能力都将不能得到发展。为了使启蒙阶段的儿童学会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还创造了“思维课”这一独特的教学形式。在美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见解。他把美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因素。他说:“知识与劳动齐头并进,如果没有美育与之同行,则无论是学习或劳动都不可能获得好的结果,而且不知道会把学生引向什么方向。”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什么教育”。在美育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他对启蒙阶层的儿童进行美育时,不是从如何学画、如何学唱开始,而是将各利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与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结合起来。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学会欣赏美。这样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见解也甚为独特。他认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校长的重要职责,他手中就有980个儿童的健康卡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保证儿童的健康,不仅需要一套医疗卫生制度,需要校医和家长的配合,同时儿童的健康还取决于教师向儿童布置哪些作业,儿童怎样完成这些作业,儿童在家中完成作业时情绪的好坏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在劳动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继承了苏联的传统观点:认为学生的劳动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而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强调儿童的劳动教育应从学习开始,从不间断。“这是根本的根本”,是学生的不可改变的最主要的精神生活。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劳动成为学生表现创造精神和培养自尊心的手段,成为发展个人多方面兴趣的中心。怎样才能使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获得教育的效果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创造了一套经验。他明确指出,为了使学生的体力劳动获得教育效果,就必须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高度接近,使体力劳动与创造价值结合起来,并使学生看到这种价值,合理地分配这种价值,学生在劳动中创造的价值越显著,分配越合理,他们劳动的积极性和思想收获也越大。在教育管理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领导和管理学校,而管理的重点应为教育和教学工作,即突出人的培养,其他行政事务工作都应以此为中心,并且服务于这一中心。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偏差,其他各项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苏霍姆林斯基还明确提出:“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的组织者、好教育者、好教师。”在具体领导经验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做到:(1)带领全校教师坚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地研究总结自身的经验,完善教育的技巧。(2)依靠心理学知识,不断地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科学地研究儿童,是科学地领导和管理教育过程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校长想不忙于应付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乱子上,不穷于应付教师每天上交的矛盾上,就必须下苦功夫去研究和了解儿童,否则就谈不上科学地有效地领导。(3)通过对教师的具体帮助和自身的教学和教育实践工作,在教师中起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他虽然一生都是一个普通的校长,一名普通教师,但他又的确是一位创造了累累硕果的教育家。他的遗产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以多方面的。生动而实际的启发,尤其宝贵的是他不拘泥于传统旧习,而紧紧与教育的现代发展需要相吻合,这是使他的教育实际经验和理论观点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苏霍姆林斯基也不能完全摆脱各种局限,他的教育著作在阐述具体经验上丰富翔实,但对它们所作的理论论证还嫌不够。他在提到人的个性形成时,往往使用培养“人性”这一抽象的说法等等。所有这些,都需对之作出具体的分析。
本文标签:广州自考 历史类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uangzhouzikao.com)
以上是广州自考网(www.guangzhouzikao.com)整理的“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相关资讯,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广州自考网、广州自考报名和广州自考本科的资讯,请浏览本站其它文章。
《广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