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五章 大历诗坛
1.识记: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
2.识记:大历诗歌的艺术特征.
失去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韵,但大量作品表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渐露中唐面目.
第一节 韦应物与刘长卿
1.识记:韦应物诗歌以山水田园著称.
2.识记:韦应物的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理解:韦应物诗《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表现的意境,及其在田园诗风格转变上的创作实践.
《寄全椒山道士》情谊深厚的真挚情感,出之与心平气和的恬淡之语,诗境明净雅洁而意味深长.
《滁州西涧》以极简洁的景物描写,传神地写出闲适生活的宁静野逸之趣,古淡清腴,悠然意远,但有一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表现出某种冷漠遁世的心理倾向,与其他大历诗人的创作相同.在田园诗风格转变上的创作实践:韦应物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传达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独特风格.
①他的山水诗古淡矫俗,在淡化意象、寻求空灵韵味等方面,发展了王、孟诗派的表现艺术,将盛唐山水诗的空静之美进一步引向萧散淡冷,反映大历以致中晚唐一种相当普遍的审美倾向.
②他的田园诗有正视现实的新趋向,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致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③将谢朓郡斋诗的表现方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味相结合,为田园诗增添了一种新的境界.
1.识记:刘长卿的人生心态.
长期的悒郁寡欢,使其诗于冷落寂寞中又添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
2.识记:刘长卿的诗歌风格,艺术特色.
诗歌风格:凄清悲凉.
艺术特色: ①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寞情调,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以至于诗歌意象的构成也带有某种类型化的倾向.
②喜吟秋风、夕阳,将人生失意融入黯淡萧瑟的诗歌意象中,尤显浓重深长.
③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写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描绘山水景物.
④五言诗写得好,自许"五言长城".多数诗写得省净流畅,整散协调而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理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歌意境与特征.文字省净优美而意境幽远,可弥漫着一层难以言说的冷漠寂寞的情思,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
1.识记:大历十才子及最早出处.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2.识记:大历十才子齐名的原因.
1)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2)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重要原因)
理解:大历十才子诗歌的基本主题和艺术手法.
基本主题: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艺术手法: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但总表现出一种冷落萧瑟的衰飒气象,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
综合运用:大历十才子的艺术特色.
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没有分明的强烈的个性表现,体裁、谋篇、遣词都偏重于工整精练,题材内容并无新意.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整体上具有凄凉衰飒的风格.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第三节 顾况、李益
理解:顾况诗歌的主要体裁和风格,及其《苔藓山歌》、《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
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
风格:
一、注意从慷慨吐清音的吴楚民歌汲取营养.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苔藓山歌》像是信手拈来却又妙趣横生,音调流畅自然,比喻新颖奇兀.
二、想象大胆奇特,纵横不羁,情感真挚,形象真实生动,通俗坦易而又化俗为奇,且充满狂放之气.《悲歌》其二(我欲升天天隔霄)想象过人,章法结构也纵横有致,出人意表.
简单运用:李益的诗风两重性.
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
他的边塞诗内容比较丰富,诗中不乏豪情壮志,如《塞下曲》,气概豪迈,明显带有盛唐余韵.但亦有不满战乱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如《从军北征》.在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
理解:李益的边塞诗,及其《塞下曲》、《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李益的边塞诗内容较丰富,既表现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表现了征人思乡的哀愁.
《塞下曲》:豪情壮志,有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带有盛唐余韵.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李益因不满战乱而生厌弃远戍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遂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
综合运用:顾况诗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在过渡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继杜甫、元结之后,倡导"风雅",强调诗歌应反映人民疾苦.主要体裁是古诗和乐府.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歌》;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其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坦易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他的边塞诗内容比较丰富,诗中不乏豪情壮志,如《塞下曲》,气概豪迈,明显带有盛唐余韵.但亦有不满战乱的哀怨伤感情绪,反映在其边塞诗中,形成一种低沉悲怆的情调.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如《从军北征》.在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
本文标签:广州自考 历史类 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四编第五章复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guangzhouzikao.com)
以上是广州自考网(www.guangzhouzikao.com)整理的“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四编第五章复习”相关资讯,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广州自考网、广州自考报名和广州自考本科的资讯,请浏览本站其它文章。
《广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