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报名热线:177-2280-6683

微信公众号|广州自考微信公众号

首页
自考服务: |报名报考 |报考须知 |考办联系方式 |考试时间安排表 |免考办理 |学历证明办理 |合并准考证办理 |转出、转入办理 |考籍信息更正办理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广州自考网>历史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十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十一)

编辑整理:广州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7:22    浏览热度:   [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名词解释

  上官体

  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第二章 盛唐诗歌

  名词解释:辋川集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

[1]    

以上是广州自考网(www.guangzhouzikao.com)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十一)”相关资讯,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广州自考网、广州自考报名和广州自考本科的资讯,请浏览本站其它文章。


上一篇: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十)
下一篇: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七)

《广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