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报名热线:177-2280-6683

微信公众号|广州自考微信公众号

首页
自考服务: |报名报考 |报考须知 |考办联系方式 |考试时间安排表 |免考办理 |学历证明办理 |合并准考证办理 |转出、转入办理 |考籍信息更正办理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广州自考网>串讲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十二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十二

编辑整理:广州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12:28:58    浏览热度:   [添加指导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别了,哥哥》作者:殷夫

  1、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1931年被捕,后被害,时年22岁。《别了,哥哥》写于1929年“四一二”事变两周年之际,是一首记实性诗作。

  对于手足情深的大哥,殷夫表示感激,然他更为“劳动群众的呼号”而感慨,而震动。他明知转向哥哥的一方,“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可是他宁可不要“荣赏的爵禄”,而坚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充分表现了一个革命青年坚决要与劳动人民共命运同战斗的精神。《别了,哥哥》是一篇与自己阶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

  2、简要说明这首诗的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殷夫在诗里写实的用“我”的口吻,以表达“我”的感情、意志为中心,直抒胸臆的倾诉自我的情感心灵,宣布自己的立场、态度与志向。其间没有景物、环境的描写渲染,也无繁复难解的意象描绘,而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将自己的内心直白的诉说出来。

  3、简要说明本诗以情动人的特点。

  作者出自肺腑的真诚感激和钦佩大哥给予自己的培植和爱抚;又那么热情、明朗、坚决地宣布自己所选定的革命道路,全诗字里行间灌注诗人的真情实感,充满了战斗豪情,以无法抗拒的情感力量,打动读者心。

  《给战斗者》作者:田间

  1、简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

  田间,曾以“鼓点诗人”的姿态出现于抗战诗坛。《给战斗者》这首政治抒情长诗,作于1937年底,后收于诗集《给战斗者》。

  整首诗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口,坚定、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的民族情感,以及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决心,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自始至终回荡着战斗的激情与时代的精神,在抗战期间发挥了强有力的鼓动和号召作用。因此,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2、简要说明这首诗独特的“短行”体的特点。

  “短行”体,利用短句分行,以急骤的旋律,表达激越的情绪,语言朴素有力,节奏明快。

  诗人常将一句话拆成数行,突出诗的节奏,增强情绪上的力度,形成一种紧凑、急迫的节奏,就像一声声鼓点,与思想情感协调、合拍,体现出一种非常质朴、明快的风格与鲜明、强烈的时代特点。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1、简析这首诗所体现的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的独特的爱。

  《我爱这土地》这首抒情诗作于1938年11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危难的内心情感与态度。

  《我爱这土地》表现出艾青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真挚深沉的爱。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不倦地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整个的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诗篇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显得格外动人。但诗人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观念。

  2、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富有暗示性的意象进行抒情的特点。

  艾青善于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在这首诗里,他运用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在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景物和现象中,融进了感情,注入了社会性意蕴,从而把多灾多难的祖国,表现得形象鲜明,内涵深广,启发人们作无限的联想。

  《十四行集(四。鼠曲草)》作者:冯至

  1、简析这首诗的思想内涵。

  冯至的《十四行集》收有十四行诗二十七首,1941~1942年作于昆明,这是其中的第四首。

  诗人借鼠曲草来表现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在这首诗中,有一种严肃的人生思考:对于高洁人格的追求;对于平实、认真、执著的生活态度的赞许。在诗人看来,伟大就在平凡之中,只要心灵高尚,执著于自己的追求,即使像小草那样渺小,那样默默无闻,亦自是一种高贵的生命范式,自有高风亮节长留人间,并能在生死交替中走向不朽。

  2、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①通过心与物的感应过程,将本属抽象的思绪与具体的鼠曲草契合,令思绪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物象,是此诗的基本手法。

  ②熟练地运用十四行诗体是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又一特点。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

  1、简析本诗的抒情线索。

  这首诗没有分节,一气呵成。诗人以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祖国广大土地的形象化思绪,发展到借助“无形的手掌”,即联想、想象来再现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以至他没有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从而展开了诗人心理与情感的流动。

  2、简析诗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诗人想象的“无形的手掌”并不存在,只有诗人将自己的思绪、意念、甚至是切肤的感受,虚拟为“手掌”,展开想象。

  ②暗示:本诗所运用的暗示手法往往与诗人的想象、感觉联系在一起,“…彻骨”、“…苦水”暗示沦陷区人民陷入灾难与痛苦:“是太阳”、“是春”以此暗喻来象征辽远一角的温暖、明朗与生气勃勃。

  ③对比:诗中明显运用了对比手法,一种是同一地区沦陷前后两种情景的对照;又一种对照是在沦陷区与解放区之间展开。

  《偶成》作者:戴望舒

  1、简析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偶成》写于1945年5月31日,抗战最后岁月。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表明诗人对胜利前景的坚定信念。

  2、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第一,在《偶成》中,诗人不像前期那样沉醉于观念、手法、语言的雕琢,追求诗的飘忽、凄美,而是以朴素得近于口语的语言,明朗、活跃的形象,浅显而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把自己的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感受和愿望,极为自然真切的吟唱出来。

  第二,在形式上属于新格律体。诗分两节,每节四行,句式大体匀称,诗行极为整饬,隔句压韵,节奏感强,但抒写却相对自由。

  《泥土》作者:鲁藜

  1、简析这首诗的内涵。

  鲁藜,“七月”派诗人,《泥土》是写于抗战后期的一首格律式抒情短诗。全诗只有四句,从立足于表现个人在社会集体中应有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的角度,来阐述一种人生的态度与处世的哲理。

  这首诗既是诗人的自勉,为了人民大众的事业甘做铺路的泥土;同时也可说是对于他人的一种善意的告诫,提醒人们克服可能出现的高傲情绪,不要自认特殊,而要甘于平凡,不要考虑索取,而要多些给予。

  2、简析本诗采用比喻、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第一,阐明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却又表现的平易亲切,无枯燥感,是由于诗人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

  第二,作者利用这两种物象之间存在着的鲜明对比,在诗中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珍珠”与“泥土”的比喻妥确贴切,使诗意在两者的对比中获得充分的表达。

  《山》作者:杜运燮

  1、简析这首诗的意蕴。

  杜运燮,九叶派诗人。《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出了山心态的矛盾:来自于平原,却只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平原,却更想植根于云汉;别人因它的高耸而骄傲,他却因高原的追求而厌倦了如今的身姿。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对立、不满中推出了山期盼升入云汉的不凡姿态。山追求——不满——追求的心路历程,暗喻了追求者永不满足于已有成就而永远向前进取的精神气概。山的“永远寂寞”,正是他永不满足,不断攀升的写照,因而表达的并非是一种惋惜之情而是一种由衷的赞叹。

  2、试析本诗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

  九叶派在艺术的表现上“追求一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以达到“知性与感性的溶合”。

  ①这首诗利用矛盾修辞将矛盾对立的概念和事物组合在一起,以造成一种复合的情景,从而给人以多层心理感受。

  ②其次,又通过连绵不尽的想象情景的依次展示将诗意引向深入,最后导出“永远寂寞”的玄深境界,体现了知性与感性的现代追求。

以上是广州自考网(www.guangzhouzikao.com)整理的“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十二”相关资讯,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广州自考网、广州自考报名和广州自考本科的资讯,请浏览本站其它文章。


上一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十一
下一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十三

《广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